从长株潭一体化大局,看湘潭经开区发展大势!

湘潭经开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放明 通讯员 刘江红 湘潭报道
夏日清晨,柳绿蝉鸣。在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湘潭北站入口处,乘客步履匆匆。
家住九华万境水岸的易浩,是这一波早高峰乘客中的一员。每个工作日,他都会搭乘地铁到长沙洋湖上班,路上耗时约25分钟,相比住在长沙河东的很多同事,他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要少将近一半。
随着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与长沙地铁三号线贯通运营,长沙、湘潭两地市民由“双城”找到了“同城”的感觉,这也标志着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地处长沙、湘潭两市的接驳区域,九华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湘江西岸,一头连着省会长沙,一头连着湘潭城区,充当起长株潭一体化的“融城尖兵”。
人们常说,九华位置得天独厚。那么,作为湘潭经开区所在地,该区域的发展优势到底在哪?这里的发展与长株潭一体化,如何相互成就、相向奔赴?
立体交通 加速扩张“朋友圈”
一般来说,省会城市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高端人才和产业的聚集地。
在“长株潭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与长沙地铁三号线拉通,从长沙往返湘潭的单程通勤时间缩短至24分钟。如今,踏上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乘客可以在多个站点实现与长沙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四号线等地铁线路的换乘,在九华与长沙之间形成了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从此似若同城。
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长株潭西环线一期工程总客流达427.62万人次。
2023年6月,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开通。
地铁的连接,带动了沿线区域的商业发展、房地产繁荣和就业增长,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和便利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口流入,也为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在交通、产业、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产业园区的发展,交通至关重要。
眼下,“轨道上的长株潭”正加速从“线”到“网”编织。
2024年初,《长株潭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已获国家相关部委审批通过。根据规划布局,长株潭都市圈近期计划推进建设10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预计新增里程376公里,总投资963亿元。
与此同时,根据《湖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1—2035)》,湘潭九华通用机场正在规划中,届时将承担全市通用航空运营的综合服务保障,或将是全省13个骨干中心通用机场之一。
九华区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运输格局即将形成,将为长株潭周边乃至全省的制造产业提供配套服务,实现带动辐射长株潭腹地发展,为区域融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天然良港 打造物流枢纽典范
交通优势明显的九华,是物流产业的天然良港。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近年来,湘潭经开区全力推动长株潭(九华)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该项目公铁联运片区总规划面积约2600亩,项目招商中心、配套用房、网架仓库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综合管网埋设完成95%,路面基层完成85%。预计今年将完成投资12.14 亿元。

湖南一力物流规划图。
同时,该项目的二期铁路专用线项目已完成核准批复,各项手续正在进一步落实中。
当下,园区内的湖南一力物流按照打造“一枢纽、两片区、多中心、千亿级”的物流产业集群的目标,正在构建“临港产业综合服务组群、制造业与物流业新型融创平台、汽车及装备制造工业全链条服务基地和供应链金融产业城”四大板块,将逐步建设覆盖全省、影响中部地区、辐射全国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供应链物流平台和产业链集成服务平台,打造全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典范园区。
湖南一力物流园和长株潭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两个项目同步推进,预计2024年底可投入使用。这将极大提升中车、中联重科等重点企业的钢材交易、运输配送效率。
除了提供基本的货品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外,湖南一力物流园还将具备光伏发电、智能化管理、大数据接入等功能,确保物流高效畅通。
湘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推动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资源的综合配置和物流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驱动 校企携手促成果转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湘潭是全省仅次于长沙的科教大市。在九华区域或周边,就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加上近在咫尺的长沙河西大学城,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科教资源,是一座科研成果的“富矿”。

湘江科学城规划图。
为了深度发掘科研“富矿”,长期以来,湘潭经开区积极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今年4月29日,中南大学与湘潭经开区签署新能源与车辆工程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新能源与车辆工程研发中心及中试平台、湖南省清华大学校友会车辆与新能源分会揭牌仪式,标志着今年湘江科学城(湘潭片区)首批创新平台达成合作。
而华研实验室牵头联合吉利汽车、桑顿新能源、湖南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产学研联盟,组建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平台,成为了高校的科研课题及成果转化的“流水线”。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湘江科学城,是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其充分发挥湘潭科教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充分发挥湘潭坚实产业基础优势,推动产业差异化发展,突出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创新生态,实施长株潭三市产业差异化发展,在科技金融、成果转化、产教融合、专业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湘江科学城将成为加速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未来,湘江科学城九华片区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共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迈向更高水平,积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长株潭一体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湘潭经开区迎着政策的东风,全面奏响了新时代长株潭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高阶音符,在一体化大局中,谋高质量发展大势。(刘放明 刘江红)